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十六章《琉璃之火》 (第4/7页)
br> 他指着窑炉,一字一顿地说道:「每一次烧制,我们都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,b如温度,或是某一种材料的份量。这个被改变的条件,我们称之为变数。然後,我们要用这竹简,仔细地记录下每一次烧制时的变数,以及最终烧出来的成品,是个什麽样子。这样,我们才能明确地知道,每一种变化,到底会带来什麽样的结果,从而避免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」 第一轮烧制,失败了。因为缺乏JiNg确的测温工具,林睿只能先教两人最基础的「火sE判断法」。当他们紧张地打开窑门时,看到的,只是一堆没有完全融化、形态扭曲、浑浊如同泥巴的半成品。 林睿没有丝毫气馁,他冷静地记录下结论:「第一次:失败。观测火sE为樱桃红sE,温度过低,估算约为八百度,材料无法充分熔透。改进方案:增加鼓风频率,提高温度,目标火sE为橘hsE。」 第二轮,他们x1取了教训,让李牛负责,用那台新式鼓风机,几乎是不间断地向炉膛内鼓风。结果,炉火很快便从橘hsE,变成了耀眼的h白sE!只听「砰」的一声巨响,窑炉内部传来了爆裂之声!待炉火熄灭,他们看到的,是无数飞溅的、黏在炉壁上的玻璃碎片。 李牛被吓了一跳:「林先生,这……这是怎麽回事?太危险了!」 林睿擦了擦额头的汗水,引入了第二种更JiNg确的测温法——「金属熔点标记法」。「火sE只能估算,不够JiNg准。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